“苹果的牙膏‘挤爆了’”是网友对 iPhone 17 标准版在 2025 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实现多项重大升级 的形象调侃,这一说法反映了用户对苹果创新策略转变的认可,具体分析如下:
一、“挤牙膏”的由来:苹果长期被诟病的保守策略
“挤牙膏”原指硬件厂商(如英特尔)每年仅小幅升级产品性能,以延长更新周期、维持利润。苹果此前因在标准版 iPhone 上长期采用保守策略而被贴上这一标签:
屏幕刷新率滞后:当安卓阵营中高端机型普及 120Hz 高刷屏时,iPhone 标准版多年沿用 60Hz 屏幕,直到 iPhone 17 才首次配备 120Hz 自适应刷新率。
存储容量起步低:此前标准版以 128GB 起步,而安卓旗舰机普遍 256GB 起售,用户需额外付费升级。
功能下放缓慢:Pro 版本独有的功能(如高刷屏、大存储)需隔代才会下放至标准版,被质疑“人为制造差距”。
二、“牙膏挤爆”的背景:iPhone 17 标准版的颠覆性升级
2025 年发布的 iPhone 17 标准版一改往日风格,带来多项用户期待已久的重磅升级:
120Hz 高刷屏:首次在标准版实现 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,流畅度媲美 Pro 版本,弥补了长期以来的短板。
256GB 存储起步:存储容量直接翻倍,满足用户对大容量存储的需求,无需额外付费升级。
A19 芯片与屏幕增大:搭载新一代 A19 芯片,性能进一步提升;屏幕尺寸增至 6.3 英寸,提升视觉体验。
加量不加价:起售价维持 5999 元不变,性价比显著提升,被网友称为“苹果终于大方了一回”。
三、“牙膏挤爆”的深层原因:市场竞争与用户需求驱动
安卓阵营的激烈竞争: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持续发力,通过快速迭代和创新功能(如高刷屏、大电池、快充)抢占份额,迫使苹果加速技术下放。
用户对诚意升级的期待:长期“挤牙膏”策略导致用户不满,苹果需通过实质性升级重塑品牌形象,吸引换机需求。
技术普及与产品线优化:将高刷等特性下放至标准版,有助于加速技术普及,提升整体产品竞争力,同时为 Pro 版本预留差异化空间。
四、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
网友热议与好评:iPhone 17 标准版的升级被广泛认可,甚至获得小米高管卢伟冰等业内人士的评价,认为“标准版的确很强”。
股价波动反映预期分歧:发布会后苹果股价尾盘跳水,跌 1.48%,反映市场对创新力度的期待与实际交付之间的微妙平衡。
行业趋势的缩影:苹果的策略转变表明,在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,即便是行业巨头也需通过更积极的创新回应消费者需求。